提高手机摄影水平的技巧

Published on

最近在逛Instagram的时候,非常羡慕上面的摄影大神们拍出来的照片.

  • 他们相机里的食物:
  • 他们相机里的人物:
  • 他们相机里的景色:

完全和我拍出来的不一样!

刚好今天在知乎看到一篇 回答 ,觉得受益匪浅,现在转载过来收藏一下,也希望能带给你们帮助!


提高手机摄影水平,有什么心得?

转载自: 知乎回答 作者:叶明 原文

手机摄影不同于相机摄影,其更加随意,器材的限制也更大,没有太多技巧性的东西,更多的是靠构图与创意取胜。

因此:

一、少就是多。

我一直认为这句话是摄影最经典的法则之一。

对于新手,明白了这句话可以迅速拍出满意的作品。

作为老手,明白了这句话可以打通迈向高手的大门。

在最开始接触摄影的时候,主题不够明确是一个大问题,而通过减法可以迅速的交代清楚主题。

而对摄影有了深入了解之后,有一个主题已是基本功,而如何用最少的画面元素构架起一个主题则是提升的门槛。

当然,“少”只是摄影的一种表达手法,这并不是说画面只能“少”,不能“多”,实际上,能够把画面繁杂的元素一一加以合理安排,也是一项非常伟大的能力。

举个例子:

3e45f54f9eda534a00e05a21c3db6ab2_720w.jpg

看到这张场景,你会怎么拍?

如果你像上面这样拍,那就是路人水平,随手咔擦那种。

记住:少就是多!

这样拍出来实在太杂乱了:

雕塑、建筑物、远处的建筑物、地板、绿化带……

如果是掌握了一些构图法则的,可能就会这样拍:

v2-72e5f8451e9a20e0016870630bcf6798_720w.jpg

这明显就能看出来一定的摄影水平了。

通过仰拍的视角,直接把地面的建筑物、地板等元素排除了,只保留雕塑、绿化带、天空,同时为了活跃画面,还加入了一个人。

但是,如果是一个更加成熟的摄影人,可能就会这么拍:

96a389cfdacc2171a77d16db20ec95f2_720w.jpg

(该图为相机拍摄)

在前面的基础上,把绿化带排除,只保留天空和雕塑。

变化过程是这样的:

雕塑、天空、绿化带、建筑物、远处的建筑物、地板。

雕塑、天空、绿化带。

雕塑、天空。

我们通过不断的做减法,不断的突出主体,让画面构架一步步的提升,最终实现了一种更好的表达效果。

化繁为简,少就是多。

因此,你在拍照片的时候,一定要想一下:

是不是可以少一点儿,再少一点儿?

二、低一点儿

面对这样的场景,你会怎么拍?

7362337ebc53308ded5a2440252ad7e3_720w.jpg

如果你拍成上面这样,那只能说是中规中矩。

平稳的水平线,三分构图,延伸线,还算合格。

但如果是一个成熟的摄影人,可能就会这么拍:

v2-8e36313f4a20c71c2c8a420148fa7d45_720w.jpg

  1. 通过拉低相机的位置,使得水面的反射更加强烈,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对称效果。
  2. 通过裁剪,制造广角的视觉效果。
  3. 电动车则是点睛之笔。
  4. 通过垂直翻转,有电动车即将驶向云端的效果。

再比如,这个场景:

4088ea229c8db27df5850b2799c20b97_720w.jpg

如果拍成上面这样,依旧属于中规中矩,没有多大亮点, 但是似乎谁都能拍出来。

这时候,我们采用:

  1. 通过拉低相机的位置,让水面占据更大的位置(透视关系),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。
  2. 制造水面波纹(为了激起波纹,我脚不停的在踏水),让画面形成更加的水面质感。
  3. 通过裁剪,制造更佳的视觉效果(16:9)。
  4. 通过镜头校正,制造夸张的视觉的效果。
  5. 通过减少车辆,强化画面重心。

v2-7330435695b0c2caa0d25b5d92d60533_720w.jpg

这时候的画面效果就是这样的,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画面带来的冲击力。当然,既然我们可以“低一点儿”,自然可以“高一点儿”,这个技巧的核心在于:尝试用更多的角度去表达一个场景,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。

三、节奏与韵律

什么是节奏与韵律?

简而言之:统一特征下的有序重复。

比如这幅图:

ab83e4c66ca8ff4de0c37235310cb261_720w.jpg

可以看到,这张照片的画面十分杂乱,近处的马路,远处的防护板,再远处的楼房,画面没有丝毫的规律可循,节奏感十分匮乏。

这时候我们就要去寻找画面中的统一特征,我们可以发现近处马路的线、远处的警示线条、防护板上的红白线条都是一些线条的几何图形,并且分布状态也有规律可循,因此:

v2-cbb0d4f54c44abcb5b8ca2d1a5894a87_720w.jpg

我们通过捕捉局部画面,通过线条(马路和防护板上)、方块(左上角的警示牌)、三角形(行人)的有序组合,就形成了一幅更加有节奏的照片。

再比如:

e7fd2e483ed712a12a9c29259ac741ed_720w.jpg

这是有节奏感的,但是节奏感不强。

我们从下往上拍摄:

f27ad583e2e661f9b259e3caf4b31749_720w.jpg

(这幅图有致敬因素)

这时候画面的节奏感就更强了,线条、圆形、三角形这是统一特征,它们的分布也还比较有规律,这是有序重复,最终就形成了一幅更加优美的画面。

四、靠近一点儿

有时候,我们把手机拿近一点儿,不仅仅是为了拍微距,或者虚化背景(实际上虚化能力也很有限),而是为了:

更好的观察被拍摄的对象。

走近了你才会发现,原来还有这么大的世界!

这张照片也是手机拍的,谁知道是什么?

v2-ed4b731a297c94b8b9faa81e9df06c16_720w.jpg

五、后期处理

后期从来就是摄影中无法避免的一个环节,从胶片时代就是如此。我们进行后期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绪,还原我们心中的场景。我一般使用苹果原生相机拍摄,然后使用泼辣修图进行后期处理,例如这一张照片:

a8e313ee536ab0ca721e7fedfe24cfe5_720w.jpg

这是一张暴雨图。

原图是这样的:

6d875dcd83337869a9300472c7f0b3ce_720w.jpg

实际上,处理之后的图更加接近当时的视觉效果。

真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。

这时候我就需要借助后期来帮我们还原我们心中的场景:

v2-b2c376c6fbd5800544f2628e4c7e44d6_720w.jpg

首先我们利用【去雾】工具消除大气中的雾霾,让云层的形态更加清晰:

v2-825a7c056abd9fb6b93a8cb8704da87f_720w.jpg

然后我们利用径向滤镜增强地面的曝光,我们建立一个径向滤镜覆盖住地面,然后调整了这些参数:

曝光+71: 让地面的更加明亮。

饱和度+53: 让地面建筑物的色彩更加鲜艳。

对比度-76: 让地面的细节更加丰富。

高光-100 降低高光的亮度,让云层的细节更丰富。

阴影+100: 提高阴影的亮度,让地面的细节更丰富。

v2-e7fb695148b2483549aaffd72d89f477_720w.jpg

v2-c6f2d1175a4ebcc0be14a12f12563cae_720w.jpg

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调整,我们就对场景进行了一个还原与再造,这也是后期的功效所在。

结语:

这篇文章就到此结束了,不知道它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呢?我始终认为,摄影是一种表达情绪的绝佳方式,只要你愿意,人人都可以用这一枚透明的镜头记录下这个美丽的世界。

end.


看完了之后不知道有没有学到很多,至少给我的感受是很受益,其实摄影不在乎于多好的工具,更加重要的是拍照的技巧,当然好的工具是一张艺术作品所必备的。

其实对于我们日常使用来说,手机拍照已经是足够使用了,那么就多锻炼自己的拍照技巧,让简单的手机能够展现出更多的生机,定格住我们生活中美好的事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