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体验的两款优秀产品,一些思考

Published on

假期重新整理设计了一下博客页面,之前是使用 NotionNext 框架,把 notion 当成数据库,实时同步到博客页面,其实挺好用的,但是我太久没有更新版本了,又做了很多自定义修改,导致更新到最新版有很多冲突,要改的太多。 不改的话又因为 notion 的一些策略变化导致博客图片展示有些问题,索性基于一个 Astro 模板重新规划整理了一下,现在界面布局更加合理了,管理起来也方便点。 博客首页 LightHouse 打分

最近体验了两款让我眼前一亮的 AI 产品,都是做给孩子用的,让我感触良多。它们不复杂,但真的很打动人,忍不住想记录一下。

猫与星

这是一个可以为孩子量身定做童话故事的 App。流程和操作很简单,输入孩子的名字,选择角色、场景、一些关键词,AI 就会自动生成一个专属的故事,还能用温柔的声音读出来。 故事主题比较丰富,界面设计也做得特别温暖柔和,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童话的氛围。最重要的是,它没有把 AI 摆在明面上,而是把它藏在体验背后,让人只感受到故事本身的美好。这种“让 AI 退场,情感登场”的方式,非常值得学习。 猫与星

CapWords

CapWords 是另一款 AI + 教育的应用,原理也很简单:孩子拍下身边的物品,AI 就会识别物体变成贴纸并给出对应的英文单词,还能查看例句和每日复习卡片。 它让我想到小时候那种“指着问这是什么”的场景。这个 App 就像随身携带的语言老师,不仅能识别实物,还能学会怎么用这个词。在设计上,它用卡通描边和贴纸化处理,加上非常自然灵动的交互动效,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像是在“玩”而不是“学”。 背后的识别和语言模型当然很强,但真正打动人的是那种“用身边的生活去连接知识”的巧思。就像开发者自己说的:“新语言很陌生,身边的物品很熟悉。”好的产品都是基于生活体验来打造的。 CapWords

一些思考

这两款产品让我又想重新谈谈一个老话题:“AI 产品的门槛已经不是技术,而是洞察。” 如果把这两个产品的核心功能写成一句话,它们甚至都称不上“复杂”:

  • 猫与星:用 AI 生一个音频故事
  • CapWords:用 AI 识别物体 + 翻译成单词

现在随便一个 AI,说出我们的需求立马就能够生成,但它们给用户那边的感知却是:“好有趣!”、“太贴心了!”、“我孩子一定会喜欢!”。 我想,这就是真正优秀产品的特质:

  • 选一个明确场景,打透它,而不是追求全能。
  • AI 是幕后助理,不是炫技工具。
  • 情绪价值、设计审美和沉浸体验比技术堆叠更打动人。

作为一名开发者,我承认我太容易被“功能表”和“技术能力”吸引,但往往会做出看起来很强但用起来没有温度的工具。真正让人愿意反复打开的,是那些能带来陪伴感、成就感甚至“微笑时刻”的产品。

商业模式

还有一个我最近在认真思考的点是收费方式。 猫与星和 CapWords 都用了订阅制,月18元、年168+ 元,价格不低,但相对 AI 产品来说也算是“标准价”。而我目前的产品还都是买断制,定价也偏低(38 元以下)。 以前总觉得:“我的产品不复杂,不好意思收订阅。”但这两款产品给了我一种新的体会: AI 加持的产品,本身就有了“持续成本”的正当性,而用户也愿意为“持续陪伴”买单。 不仅如此,订阅还意味着:

  • 可以更轻松迭代产品,而不是每次改动都要靠新品换代收一次钱。
  • 用户对产品期望的是持续体验,而不是一次性消费。
  • 可以更合理安排开发节奏,而不是“上线即巅峰”的买断焦虑。

也许下一款产品,就该从一开始就用订阅的方式去思考。不只是“卖功能”,而是“提供一种持续的、有温度的服务”。

End

说到底,AI 是这个时代最强的放大器,它放大的不只是能力和效率,更是我们对用户的理解、对生活细节的捕捉能力。

你用它做一个复杂系统,它会帮你处理更多的逻辑;你用它讲一个温柔故事,它就变成一个陪伴孩子入睡的朋友。

这两款产品提醒我:一个产品,最打动人的地方,不在于它多智能,而在于它有没有用一种特别的方式,回应了一个小小的、但真实的生活需求。

我想,这才是我们做产品最大的意义。